第43章 李四与纪念碑(2/5)
始在地主王老爷家当差放牛。那个时候男人们七岁后都要在脑袋后面留上一根猪尾巴般的辫子,不留不行。
因为十岁之后,留发不留头。
所以那个时候小孩子们最喜欢的,就是去拆掉其他小孩子的辫子恶作剧。
当然,等到长大一点,知道这是要杀头的,家里人逮到再狠狠鞭打几顿也就知道辫子不能动了。
好不容易到了十二岁,南边闹起了白匪,听说有个叫白三太子的南宫第一反了,自号天命大都督。
白三太子为什么姓南宫,还没成年的李四并不知道,他只知道从收到消息那天起,一亩地多涨了两斤粗麦子地租。
再后来,朝廷征发民夫跟着八旗天兵南下剿匪,村里好多民壮被拉了徭役。
没有足够人手耕地,县里催缴夏粮又催得急,村里地主王老爷心一狠,决定今年的地租少收半成。
李四一家运气好,成年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没被征发,于是李父心一狠,找到王老爷多租了二十亩地。
他想着,多耕耕,二十亩地算下来就是两亩地一整年的地租。
这场仗最好多打几年,到时候也就攒够钱可以找王老爷买上几亩荒地,一家人今后分家也能一人一亩地,不算他这个当父亲的偏心。
但是李父万万没想到,仗确实是越打越大,南边的三藩又反了。
朝廷不得不继续征发民壮,这次李父没逃掉,连带着二哥三哥也被征走了。
王老爷家多租的二十亩地自然是不能退的,留在家里的李大和李四只能草草刀耕火种了事,期望今年会有个好时节,至少可以收获到足数的年租。
然而这一年南涝北旱,尽管李大和李四已经尽全力在操持,到了秋收季节,新租的二十亩地收获只够五亩地的地租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加上南边又出来一个姓白的兴汉大都督造反,李父跟随的南征大军听说被截在了南边不知生死。
双重打击之下,李母重病不起,两月后的一晚投河了。
为了安葬母亲,同时为了补上欠下的地租,李大做主将李四的长工身契又抵给了王老爷家十年。
从此李四住进了王老爷家的下人房,成为了王家少爷的小厮。
其实李四觉得给王少爷当小厮挺舒服的,王少爷贪玩,学堂布置的功课从来不做,催得急了就扔给他帮忙做。
所以有着王少爷的掩护,李四不太需要干重活,反而积累了些许文字知识,四舍五入也算是识字了。
又晚些时间,南边传来了一个新奇玩意儿,叫做报纸,听说就是那个干掉了自己父亲所在大军的兴汉大都督创办的。
里面除了一些关于民生的日常科普,就是在宣传民族思想。
这些报纸当然是被朝廷斥责为邪书的,很快就被封禁了。
但是很快,就有一种不依托于纸张的报纸流传开了。
只需要花上三两银子买上一张符箓,再把符箓兑水浸泡一个物件一天,就能让这个物件获得符箓的力量。
激活符箓的力量后,使用者只需要紧紧地握着物件,就能在眼前张开一张虚幻的报纸,每周都会更新。
甚至每一百个符箓使用者会